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以及2022年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都反復強調“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就是要引導和支持我國宗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必然要求。宗教問題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民族等方面緊密關聯。從現實因素看,境外敵對勢力、極端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就是要在我國境內培植同黨和政府對抗的力量,實施對我國的“西化”“分化”“和平演變”的政治圖謀。我們必須站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高度持續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要始終堅守國家安全這一底線思維,加強宗教界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
二是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符合世界宗教發展傳播的普遍規律。千百年來各大宗教傳統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并得以生存發展,主要在于“入鄉隨俗”。一部豐富多彩的世界宗教史,其實就是現存的諸多宗教不斷適應不同的文化、民族、國家、社會而得以本土化的歷史過程。宗教學家斯馬特在其名著《世界宗教》里開篇就指出:“當我們考察世界上的諸多宗教傳統時,切莫忘記它們的豐富多樣性。以基督教為例,我們在許多國家或地區可以發現,不同的文化都為這種宗教傳統增添了特色……”因此,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世界宗教發展傳播規律的客觀要求。
三是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我國宗教的優良傳統。我國各大宗教中國化的歷史過程,就是各大宗教與中華文化不斷調和、融攝,進而融入中華文化、適應中國社會的過程。佛教傳入的過程就是佛教在適應中國政治、本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傳承與創新的過程,形成了區別于印度佛教的中國特色佛教。道教雖然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但是道教自漢代創立至今,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順應不同時代,對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態度,在中華傳統文化當中具有重要地位。伊斯蘭教自唐朝傳入中國后,也一直在不斷適應中國政治、社會和文化,積累了“以儒詮經”的豐富經驗。基督教四次傳播的歷史也說明,只有充分尊重中華文化、自覺融入中華文化,宗教才能在中華大地上立根生長。
夯實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思想政治基礎
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增進宗教界人士的政治認同。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我國宗教的精神氣質,在教義思想上融入、在教規制度上體現、在行為規范上恪守。以增強“五個認同”為政治目標,深入推進宗教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主題教育,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結合實際通過各種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積極引導宗教界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活動,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思想認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歷次全會會議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是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宗教的浸潤。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宗教的浸潤是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重要途徑。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為價值導向去浸潤宗教,使之充分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引導宗教挖掘和弘揚生態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協和萬邦的天下觀引導宗教挖掘和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和而不同的社會觀引導宗教挖掘和弘揚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思想,破除唯我獨尊的排他因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引導宗教挖掘和弘揚行善積德和道德教化的思想。總之,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宗教思想建設,支持宗教界做好宗教教義教規闡釋工作,這是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基礎工程。
中國五大宗教開始了新的中國化征程,我們需要深刻認識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重大意義,不斷總結各大宗教在歷史上中國化的經驗和規律,夯實我國宗教中國化的思想政治基礎,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堅持黨對宗教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團結信教群眾同廣大人民群眾一道,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3年8月15日第3版,作者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副教授 )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